让信息多跑腿、患者少跑腿,患者看病便捷了;人员流通有所限制时,患者还可以线上问诊,医疗服务可及了;患者、医生不需实地接触,偏远地区患者足不出户就能问诊名院名医,优质医疗资源普惠了。 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家互联网医院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应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建设浪潮欣欣向荣的背后,潜藏着诸多“暗礁”。网上看病、送药到家、医保结算,是老百姓对互联网医院最直观的需求,但建设起来着实不易。 “看不清、戳不到、扣不着、听不见。”隔着屏幕和物理距离,医生直接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受到限制,这是互联网医院的“硬伤”。互联网医院未来将如何发展?可优先探索基于图像特征诊断的合适学科,如皮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打造专科互联网医院的细分模式。此外,建设脱离各医院信息系统的“超级平台”,构建药物配备与供给的“双通道模式”等,也是未来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可循路径。 在莲藕互联网医院上,通过电子处方服务、快速问诊服务、合理用药辅助决策系统、互联网医院协办方案,4大风险控制,助力处方药得到合规销售,让患者、医生、平台得到安全、风控、监管。 莲藕医生APP在病人问诊的过程中已经用上了互联网技术,比如利用远程技术给患者开一些处方;一些中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合作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包括社区医生为签约患者提供的远程健康指导、调整用药等。 监管“红线”应包容审慎 建设一套长效的运行、监管机制,是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将互联网医院形象地比喻成一辆正在飞速奔驰的汽车——医保、支付和运营是这辆车的引擎,工作平台是平坦的公路,监管机制就是公路上不可触碰的白实线。“需求引导、政府监管、医院主体、平台支撑,构成了互联网医院良性运行的完整体系。” “白实线”怎么画?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立起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互联网医院的监管主要包括准入资质、诊疗数据、线上处方、费用、服务评价、投诉、负面积分等方面,贯穿于患者线上问诊前、中、后等环节。屏幕那头的医生是否有资质出诊、所开处方是否合理、服务是否令人满意等情况理应都在监管平台的掌控中,但实践起来,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互联网医疗未来将如何发展?优先探索基于图像特征诊断的合适学科
发布:2022-11-19 10:56:14 | 查看: 次
摘要:让信息多跑腿、患者少跑腿,患者看病便捷了;人员流通有所限制时,患者还可以线上问诊,医疗服务可及了;患者、医生不需实地接触,偏远地区患者足不出户就能问诊名院名医,优质医疗资源普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品专健康资讯联系。
上一篇: 家庭医生的影子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感受到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