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嗅觉神经系统可感知来源于感染者的特征气味分子,高效定位感染者,然后叮咬并摄食带病毒的血液,病毒在“宿主—蚊子”之间高效传播。人体气味的主要来源是皮肤微生物,它通过控制皮肤微生物,重塑感染者的气味,影响蚊子的嗅觉感知。评价认为,这一发现为阻止蚊媒病毒在自然界的快速感染流行提供了新的策略。 蚊子的杀伤力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吸血,危害较轻。 许多人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现象,出现红肿疼痛、瘙痒难忍、手搔后皮肤破溃感染等严重情况。 二是传播致命疾病,杀伤力强。 蚊子在15种对人类最致命的动物中名列榜首,每年伤害人类的数量超过了排行榜上所有其他动物数量的总和。 为什么会痒?蚊子咬人时,会瞬间将含有甲酸和许多未知蛋白质的唾液注入毛细血管与人的血混合。其中甲酸刺激皮肤,引起明显瘙痒,甲酸越多越痒。蚊子唾液中的物质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寻找消除这些外来物质的方法。在去除过程中,人体会释放出一种叫做组胺的物质。这会使毛细血管扩张,提高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局部水肿,这个在被咬的地方会出现包埋发痒,所以在你很痒的时候需要用上乐比防护舒缓套,大人小孩都可以用,对皮肤也没有刺激。 即使不露水,只要用指甲包在蚊子身上摘“十”字就能有效止痒。很多人听长辈说话的这种方式,确实有作用,但只是心理作用,主要是利用人体的疼痛转移。想想看。在蚊子包上用指甲用力拧,会不知不觉中感到疼痛,不再在意瘙痒。其实瘙痒并没有消失。只是疼痛掩饰了瘙痒。“平时我们痒的时候经常抓挠也是同样的道理。瘙痒过程会引起皮肤损伤和疼痛,抑制瘙痒信号的传递,减弱瘙痒感。 野外的蚊子更毒吗? 其实这些包不一定是被当地的蚊子咬的。许多节肢动物,如白蛉、蠓等,叮咬血液会对我们的皮肤产生同样的反应,而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居民,由于多次叮咬已经产生免疫能力,出现脱敏现象,叮咬后也不再有任何反应对于初次进入这些区域的人来说,如果这些昆虫没有产生免疫力,叮咬后会出现比传统蚊子包更痒、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的症状。